欧中之声讯(记者 杜小凤 通讯员 董必曦 )2022年11月26日,华沙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中国文化解码”系列讲座之“中国道教里的‘生’、‘死’透视”在线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李树春博士主讲,华理孔院外方院长博古米娃·赫梅莱夫斯卡(Bogumiła Chmielewska)、中方院长赵海燕以及30余名孔院师生、波兰的中国文化研究学者及都柏林“爱尔兰-中国文化协会”会员参加讲座。
主讲嘉宾李树春先生是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博士后,伦敦大学学院访问学者,西安交通大学校外专家库专家,今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英美文学、文学翻译、欧洲戏剧和西方修辞学等专业课程。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近30篇,有专著一部,译著一部。
李博士在讲座中简要介绍了中国道教,并讨论中国道教中“生”与“死”的观念沿革。道教修炼的终极目标是实现“飞升”、“成仙”的不死之道,因此之故,道教尤为重视人之“生”的维护。为达到“延年益寿”和“长生久视”之道,道教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出许多的卫生理念和卫生实践,如以“五禽戏”和“太极拳”为代表的形体锻炼,以“内丹”和“外丹”为主要内容的丹道修炼,和以“存思”、“导引”为方法的冥想训练等等;而所传宋元之际全真道士丘处机的“一言止杀”,更是“尊生”、“贵生”和“卫生”理念在政治实践上的运用和形上发展。对于“死”,庄子的“鼓盆而歌”反映了先秦道家的等齐思想,而后起的道教,则在祭天祀祖的实践中演绎出重“死”的繁复仪式。综之,中国道教里崇尚“贵生重死”的观念,并使之导向一种世俗的社会伦理实践。
在讲座最后的问答环节,李博士还就崇祯信奉的道教教派,道教生活态度和斯多葛主义与印度教的相似性,道教的人神关系,佛教和道教永生观的异同等问题与听众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
讲座使用Teams网络平台,突破时空阻隔,让在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中国专家和波兰观众齐聚一堂,实现远程交流。讲座的成功举办是灵活应用网络技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实践。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