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不出奇画到死,一人一石成就当代奇画


来源: 英国富中传媒   时间:2024-08-12 13:51:09





删繁就简,尽显傲然风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四季第六集,邀您一同欣赏王子武创作的中国画《悼红轩主曹雪芹先生》。

画中出奇  震惊四座

1984年,《悼红轩主曹雪芹先生》一面世,就如天外来客般震动了画坛。画中寥寥数笔,点点墨色,集荣辱、兴衰、离合、悲欢于一身的曹雪芹坐于石上。波澜不惊的面目下,是洞悉世间的不悲不喜,领悟人生后的大彻大悟。

人纵石横,章法呈几何构成,大处已见奇致。画中人抿目微启作冥思状,虽未点睛,却分明能看到曹雪芹超脱的眼神,看向世间。面、手稍有皴擦,余皆墨笔。每根线,都承载着生命的质量。
如琢如磨  通达性灵

1976年,40岁的王子武画下一幅自画像,并题诗:“惨淡经营愧无能,枉费衣食哭无声。画不出奇画到死,不负此生了此生。”他心中有个不灭的目标,要将中国人物画再往前推进一步,开辟出水墨人物画的新天地。他要传递出生命的鲜活感,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家境贫寒的王子武与家人挤在西安一间十余平方米的陋室内,一张木床,晚上睡觉,白天揭去铺盖便是画案。一边咳嗽吐血,一边笔耕不停。家里唯一值钱的手表也被卖掉,筹得路费前往北京拜访人物画大家蒋兆和。

无欲,无求,无畏,闭门谢客,身守画案。东方与西方,写实与写意,山水、花鸟,与人物画技法在同一时空杂糅。不断提纯笔下的线条,使之精确表现体积与结构关系,又闪烁通达性灵的神韵。王子武反复用线勾勒人物,也捕捉灵魂。
“文痴”“画痴”  纸上相逢

20世纪80年代,是文艺复苏的黄金时代,戏剧、诗歌、书画;自由、理想、激情,它们如春草茁生,百花吐秀,此时兴起的“红学热”让王子武将目光投向了《红楼梦》。

1984年,这是王子武出“奇”的一年,他以笔为舟,在浩瀚书海中反复追寻曹雪芹的身影。一部《石头记》观尽人情世变,朝廷利病、家族兴衰、生命哲学、诗词歌赋、建筑园林。纷纷杂杂,终究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曹雪芹是这个笔下世界的创造者,而王子武则是这个创造者的深刻的洞察者。

王子武笔下,曹雪芹陷入沉思,超脱地看着这个世界。当女娲指尖的奇石坠入纸上,一双慧眼穿透尘世。我们看到线外的空间,简练背后的深邃。

这一年,王子武48岁。而与之相距二百多年时光的画中人曹雪芹,在他的48岁,于万家团圆的除夕搁笔长逝,留下一部未完成的“红楼”巨著供世人评说。在历史的某一刻,从未相见的两人也许有过心灵的神交。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生写尽红楼,这是“文痴”对中国文脉赓续的执着与守望。王子武“画不出奇画到死”,一生纸尽墨枯,这是“画痴”对中国写意精神的探索与坚守。

让我们走进画中,去感受历史中那些理想主义者在熙攘的尘世守正秉初,始终坚守的中国文人的傲然高洁与仁者情怀。

 

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



版权所有:英国富中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