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东江水供港56年,流淌着怎样的爱与亲情……


来源: 英国富中传媒   时间:2021-04-23 14:36:51






香港80%用水来自内地!这背后有着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的巨大贡献,56年来一直全力保障香港供水生命线。近日,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者们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数据显示,为支撑香港、深圳和东莞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者又对工程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扩建改造。即使去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东深供水工程水质化验检测结果一切正常,疫情未对供港水的水质和水量造成任何影响。

深圳水库大坝是东深供水工程输水入港前的最后一站,从东莞桥头镇引调的东江水流经60多公里,经这里送入香港,保障了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清澈的东江水,在这里流淌了50多年,见证了从未变过的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以及一代一代工程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动工,一年的工期目标摆在眼前,中央和广东省政府几乎动员了可以动员的一切力量,在那个专业人才奇缺的年代,水利专业的学生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建设者的队伍。东深供水首期工程建设者陈汝基说:“大家感到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要让我们去,我们就去。”当时的他,还是广东工学院农田水利专业的一名学生,接到任务后就立刻和自己83名同学一起,背上铺盖,拿上计算尺,怀着满腔热血来到施工现场。

  

  1964年4月23日,大公报第一时间报道东江深圳工程供水协议签署。 (大公报)

肩挑背扛 11个月完成使命

在约一年工期中,人和天的斗争时时刻刻进行着。建设者们在工地一旁的山体上写下了“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目标,他们开山劈路,凿洞架桥。为了赶工期,工程设计人员的施工图画一张就往工地送一张,设计图纸画到哪里,工地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凭着人工开挖、肩挑背扛,仅仅用了11个月,就将6座拦河坝、8座水泵站全部建成。

1965年2月25日,东深供水工程如期全线完工,奔腾不息的东江水从这一天起,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哺育香港。每年6820万立方米的东江水让香港迅速摆脱了水荒困境,迎来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随着香港的快速发展,东深供水工程分别于1974年、1987年、1990年进行了三次扩建。有人计算过,如果将工程所用的土石方筑一道宽2米、高5米的堤坝,足以从深圳一直延伸到北京。三次扩建完成后,新的挑战又浮出水面。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彻底改善东江水质,2000年8月28日,东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开工兴建,目的只有一个,把清水和污水彻底分离,不允许任何污水浸入清水里面。

“祖国永远是香港最坚强后盾”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工程必须将供水系统由原来的天然河道输水,改为封闭的专用管道输水。为了让香港同胞早一天用上更清洁更健康的东江水,7000多名建设者投入800多个日夜,争分夺秒施工建设;技术人员研究攻克了四项领先世界的核心技术,创下了当时的“世界之最”。2003年6月28日,历时近三年,东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终于完成。时任项目总工程师、今年已经83岁的林振勋老人回忆起当年,按下按钮工程建成通水的时刻,仍激动万分。

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表示,上世纪60年代,香港出现严重水荒,工联会前会长、香港工运领袖杨光等,联合香港中华总商会向内地求助。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在内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下,东江水1965年正式开始供港,迄今56年,解决了香港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祖国永远是香港发展最坚强的后盾!吃水不忘挖井人,在香港市民困难之际,内地同胞加班加点支援香港,这份恩情港人永远铭记在心!”黄国说,工程建设中,沿途居民自身的生产生活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他们急港人之所急,为供水环保等牺牲小我利益,令人动容。

周总理拍板 拨3800万引东江水

  

  一九五六年周恩来在北京会见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右)及中华总商会会长 许庇穀(中)。(大公报)

1962年到1963年,香港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水库的所有存水,只够350万人饮用43天。1963年5月,万般无奈的港英政府通过香港中华总商会和香港九龙工会联合会,向内地发出求援信号。

1963年年底,周恩来总理来到广州,当他得知香港缺水的情况后,迅速作出指示:引东江水供应香港,不惜一切代价帮助香港同胞渡过难关!周总理拍板拨付3800万元(人民币,下同):“该工程关系到港九三百万同胞,工程应由我们国家举办,广东省负责设计、施工。”这3800万的巨额经费,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显得如此厚重和不易,当时,为了保障这3800万,中央甚至不得不暂停了其他部分项目。

三次扩建保水质 创世界级工程

1965年2月25日,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完工,奔腾不息的东江水从这一天起默默地呵护着香港。随着香港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东深供水工程此后又进行了三次扩建,工程年供水能力从最初的0.68亿立方米提高到17.43亿立方米。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一带经济发展迅速,周边地区的城市废水排到了东江水河道里,污染现象日益明显。怎样才能迅速并彻底改善水质,成了摆在东江人面前新的课题。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徐叶琴说:“清水和污水要分离,不允许任何污水浸入清水里面。做一个人工调水工程,它是封闭的,所以要重新做东江供水改造工程。”

工程要将原来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输水改为封闭专用管道输水,达到清污分流。已经守护东深供水工程近20年的徐叶琴深知,这是给自己出难题,也是涅槃式的跨越。从第一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们传承下来无惧挑战的勇气和担当,让徐叶琴们扛下了改造的任务。2000年8月,东深供水工程开始进行全面改造。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U型薄壳预应力渡槽试验场。(大公报)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设计的年供水能力是24.23亿立方米,每秒通过管道的水流会达到100立方米,这样的体量,在当时世界上都没有先例。历时三年,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通水,可以为香港每年提供多达11亿立方米的水,并且保持甚至优於国家Ⅱ类水源的标准,实现供水“量”和“质”的腾飞。

“生命之水”折射骨肉亲情

50多年前的香港曾遭受严重的水荒,用上自来水是当年350万香港人的奢望。为了缓解同胞的用水问题,有这样一群人,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开山劈岭,建成了一条横跨粤港两地的供水工程。这“生命之水”的背后是内地与香港的骨肉亲情。

  

  一九六三年香港时有制水问题出现,街头经常出现轮候打水的水桶阵。(大公报)

1962年到1963年,香港连续9个月滴雨未下,大旱面前,蓄水设施沦为摆设,香港本地能利用的淡水资源寥寥无几。1963年5月,万般无奈的港英政府通过香港中华总商会和香港九龙工会联合会,向内地求援。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立即回应:“为进一步帮助香港居民解决燃眉之急,可以从广州每天免费供应自来水两万吨,或者其他适当的地方供应淡水给香港居民使用。”

一个月不到,广东省又额外增加向香港供水318万立方米。此外,香港方面还可以用轮船到珠江口免费取水。然而,泊船取水、行车运水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就在所有人都在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的水荒时,1963年12月8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广州,当他得知香港缺水的情况后,迅速作出指示,决定引东江水供应香港。

广东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茹建辉说:“当时规划是3800万元,周总理就叫国家计委拨3800万元的专项资金。那时的3800万元现在来讲就是30多亿元或者更高。”而且,该工程量异常巨大,在那个大型施工设备短缺的时代,无异于愚公移山。然而,为了让同胞尽早喝到东江水,工程却在一年内完工,令很多外国专家惊叹不已。

50多年来,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东江水从未间断。

重读供水历史 港生深感震撼

2020年11月,正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大一的香港“00后”叶子嘉跟随学校组织的交流团,参观东深供水工程纪念园。在这里,他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写在课本里的东江。

纪念园里的老照片记录着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历史,叶子嘉近距离从这些照片中,看到了50多年前发生的一幕幕:他们战胜5次强台风的袭击,他们靠着手挖肩挑背扛开山劈岭、修堤筑坝……叶子嘉内心一次次被震撼。

这是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原来每天打开水龙头就可以用的水,背后竟然有着这样一段令人肃然起敬的厚重历史。几乎每一个来到纪念馆的人看到眼前无比真实又无比震撼的一幕幕,都会忍不住问自己,上万人奉献和牺牲而来的东江之水,早已渗入香港的每一寸土地“生命之水”,到底流淌着的是怎样的爱与亲情?

叶子嘉说,当他看到纪念园里母亲抱着孩子的雕塑时,就在那个瞬间,他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就算她自己有多辛苦也要不惜一切代价为香港付出?因为这是一份血脉相融、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啊!

来源:大公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

今日要闻

滿月!這座「心願亭」點亮未來驕「澳」 滿月!這座「心願亭」點亮未來驕「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英国富中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