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特首林鄭月娥以錄像致辭表示,內地過去兩年批出超過3.7億元人民幣(折合約4.4億港元)給香港的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行研發項目或建立實驗室,推動粵港兩地的科研合作。
【大公報記者 黃煦緻】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推動三地教育合作,聚集大灣區高端創新科技資源,其中最受關注的大灣區大學籌辦兩年多,去年宣布落戶東莞,預計2022年完成第一期建設。香港中文大學昨日舉辦研討會,中大校長段崇智以視像形式連線與大灣區大學籌委會簽署備忘錄,計劃合作建設先進材料與綠色能源研究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以錄像形式致辭表示,內地過去兩年批出超過人民幣3.7億元(約4.4億港元),給香港的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行研發項目或建立實驗室,推動粵港兩地科研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香港中文大學大灣區發展成果研討會」於中大校園和中大深圳研究院同步舉行,粵港兩地主要官員及科研人員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分享大灣區的科研里程及對未來的期盼,並與中大簽署七個創新創業合作備忘錄,鞏固產學研合作。
林鄭月娥以錄像形式致辭表示,中大是最早在大灣區開展學術和科研合作的香港高等院校之一,除了建設多個教研基地,中大更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在不同的科技領域進行合作。她續說,內地過去兩年批出超過3.7億元人民幣(折合約4.4億港元)給香港的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行研發項目或建立實驗室,為推動粵港兩地的科研合作,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
林鄭月娥指出,《十四五規劃綱要》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香港與內地科創合作關係。今年施政報告公布多項相關措施,繼續積極參與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並建立完整的創科生態圈,全面覆蓋科研、融資、生產,以至市場化,使創科成為新經濟引擎,帶動經濟轉型,創造更多元就業機會。
蔣建湘:港校助建設人才中心
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部長蔣建湘致辭表示,特首林鄭月娥曾於「高校·科創·灣區」──大時代的角色與挑戰研討會中指出,香港高校在推進大灣區發展中,扮演從合作、到融入、最後共建的重要角色,並逐漸成為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動力。他指出,「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及創新高地,國家發展需要大灣區,而香港高校能夠建設國家高水平的人才高地,實屬難得的機遇。
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主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表示,研究院過去十五年與中大攜手合作,在不同科技領域上取得豐碩的成果。他希望擴大與中大的合作,實現深港雙城就業、醫療等全面融合,並希望雙城融合建設大灣區創新策源地、高技術產業高地、國際人才高地。他希望將香港北部建設成為國家的教育、科技、民營高科技企業總部特區及高水平健康服務區。
樊建平指出,香港的政策和自由港對內地的科技人才,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為加強兩地合作,人才互通,他希望在香港設立「二道關」,在香港北部設立「全通區」,方便兩地人士往來投資或置業。而南部則設立「限制區」,希望兩地能夠盡快合二為一。
香港中文大學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研究所暫任所長、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林達華表示,現時大灣區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人工智能(AI)相關的人才不足,人才的增長速度距離市場需求的增長速度差距甚大,因此他希望利用深港兩地各自的優勢,更希望兩地的政策進行聯動,為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並吸納國內外的頂尖人才。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