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粵港人達53萬 議員倡擴大跨境醫療服務


来源: 香港文汇报   时间:2022-11-24 18:02:40






 
議員建議政府委託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擴大服務範圍,讓服務在粵醫管局港人的「特別支援計劃」恒常化。(大公文匯全媒體資料圖片)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跨境醫療服務需求增多。政府數據顯示,2019年年底已有逾53萬名本港居民在廣東省逗留半年或以上,佔全港人口約6%。多位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應推動跨境醫療合作,建議委託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將協調身處廣東的醫管局病患者的「特別支援計劃」恒常化,擴大服務範圍,並讓長時間輪候公立醫院服務的病人可透過計劃到內地指定醫院求診。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今天(24日)在立法會提出議員議案時表示,香港醫療正處於「三輸」局面,公立醫院排長龍,病人看病難;政府醫療開支年年增加,但成效不彰;前線醫護人員工作量多,壓力大。為便利港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政府應積極推動跨境醫療合作,提高醫療福利可攜性,如委託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身在廣東省的醫院管理局慢性病患者推出的特別支援計劃恒常化,擴大計劃的服務範圍至專科手術,以及逐步擴大計劃至大灣區九市的三甲醫院,讓長時間輪候香港公營醫療服務的病人,可透過計劃到內地指定醫院求診,令港人享受到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成果,讓市民有更多選擇。
 

 
除了將「特別支援計劃」恒常化,黃國建議擴大計劃服務範圍至專科手術,以及逐步擴大計劃至大灣區九市的三甲醫院。(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馮沛賢攝)

新社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陳勇在修正案發言中表示,近年越來越多港人選擇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及澳門居住,政策應同時涵蓋澳門方面,建議特別支援計劃恒常化,並擴大至大灣區九市的三甲醫院及澳門的主要醫院;開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救護服務機制,於特定口岸設立跨境救護車專屬通道,讓有需要的傷病者無須於口岸換乘救護車便可直達醫院接受治療;擴大長者醫療券使用範圍至大灣區及澳門主要醫院;並研究資助大灣區港人長者購買內地基本醫療保險。

招商局港口董事總經理、立法會議員嚴剛關注香港大灣區醫療互通互用的問題。他指出,大灣區是香港未來持續發展的合作區域,可是長者醫療券只適用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建議政府應該擴大長者醫療券使用範圍至大灣區及澳門主要醫院;推動大灣區病患者的病理報告與醫療檢測報告互認互通,逐步擴大「港澳藥械通」的適用範圍,為推動大灣區醫療保險互通互用進行協商。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過去內地推動改革,破解病人求藥的困局,令天價藥變平民藥,認為善用大灣區醫療服務是香港醫療出路,紓緩「看病難」的問題。過去兩三十年,國家醫療水平逐步走向頂尖,今年9月深圳市政府推出《醫院質量國際認證標準(2021版)》,將三甲標準同國際標準融合,市民對內地三甲醫院有信心,而且醫療費用比香港便宜,建議政府爭取進一步擴寬「藥械通」涵蓋藥物及醫療儀器範圍,增加更多試點醫院,讓兩地用藥一致,令醫療同質化、一體化,提升大灣區醫療水平,設立跨境結算機制,實現醫療、藥物跟人走,探索跨境轉院、急救轉運的方式,令銜接更加順暢。
 

 
盧寵茂指國家一直重視大灣區醫療交流,政府繼續評估及監察醫療券在港大深圳醫院的使用成效。(直播截圖)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時表示,國家重視大灣區醫療交流,在他加入政府前,他一直在港大深圳醫院出任院長接近六年,親身體會到大灣區龐大的發展機遇。政府會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增加香港與大灣區各個城市的醫療創新及合作,推動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和生活的政策措施。

大灣區使用長者醫療券方面,盧寵茂表示,政府繼續評估及監察醫療券在港大深圳醫院的使用成效,未來不但會探索如何「做闊」,而且可以「做深」,涵蓋更多適合的醫療機構和更多醫療服務。至於電子病歷紀錄跨境使用,盧寵茂指因應醫管局病人的特別支援計劃,為了讓慢性病人有更高質素的覆診治療,政府作出特別安排,在獲得病人同意及授權的情況下,幫助病人按照其意願,將他們的「醫健通」病歷紀錄轉交至港大深圳醫院,讓他們跟進診症和覆診時,特別是藥物方面,可以有更準確的信息,確保他們的醫療質素和安全。

至於香港與澳門的醫療合作上,盧寵茂指政府早於2007年與澳門簽訂合作關係,包括醫護專業人員培訓及醫院管理交流,澳門仍有相當多病人轉介往香港,促進醫療水平及服務得所持續上升,並有人才交流培訓,政府將會繼續深化大灣區及澳門的健康機構方面合作,為兩地居民得到適切醫療服務。

相關議員議案修正案最終獲在席議員過半數贊成下通過。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



版权所有:英国富中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