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科創|改革科研管理 全面接軌國際


来源: 大公报   时间:2023-09-04 17:56:29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內,香港城市大學福田研究院內科研人員正在做實驗(大公報記者胡永愛攝)

      (大公報記者胡永愛)目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實質推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逾百個。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質,將影響科研機構及項目未來的進展與發展速度。此次在國務院印發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全面接軌國際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已入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的研究院負責人表示,《規劃》中相關內容對於合作區內的研究機構來說意義重大。未來,科研項目管理逐漸與國際接軌後,將從過程管理過渡為目標管理,給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性,加速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整個國家的創新腳步。

     「我既做科研、也做管理,所以看到《規劃》中『全面接軌國際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相關內容,非常感同身受。」國際量子研究院副院長白志強表示:「說明國家在為我們科研人員考慮,並做出實地的嘗試,我們很欣慰,也很期待!」

     國際量子研究院坐落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內,入駐了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與工程聯合實驗室、廣東省量子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等項目,正建設為國家實驗室深圳基地。白志強認為《規劃》中對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三大發展定位同樣適用於科研機構及項目的發展:「如何把河套地區打造為科技創新的區域,如何與香港聯繫起來一起做創新的事情,以及如何打開國門與國際機構一起做研究、進行成果轉化,都涵蓋其中。」

      從過程管理到目標管理

      白志強也非常贊同《規劃》中全面接軌國際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相關內容,「其中提到『合理借鑒香港及國際管理制度』,其實,無論是香港、還是國際,歸根到底都是將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過渡為目標管理,最終都是為了讓在河套發展的科研人員充分發揮潛力、全心全意搞科研。」

      白志強介紹,目前內地對於科研項目的管理大多為審計制度,這便是代表性的過程管理。而國際上的管理制度,多為目標管理,過程中不會太過於干涉科研人員如何使用科研經費、如何進行科研。「《規劃》出台後,我們相信會慢慢進行轉變。」白志強表示,接軌國際管理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策一步步落實推動,科研機構一步步進行轉變。

      促進港校人員適應 提高效率

      「《規劃》的出台十分振奮人心,令我們信心倍增,對未來的規劃建設也更加的聚焦和清晰。」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執行總監高凌雲表示,推行經費包乾制,培育科研項目經理,賦予科研機構與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成果評價、收益分配等的試點,加大科研資金跨境使用力度,探索適用港澳審計準則……都是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發展所需要的政策,「《規劃》在評審制度和科研經費使用上等多方面接軌香港與國際,將極大的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並且能夠讓港校科研人員快速適應,加大項目執行效率,加速科研成果產出。」

      同樣入駐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的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福田),曾經在與香港、澳門等企業進行相關項目合作/科研項目申報時,各方配套資金面臨跨境使用問題,因此《規劃》中「加大科研資金跨境使用力度,探索適用港澳審計準則」,也是他們在意的內容。

      「目前內地的科研資金由於有財政資金性質,將面臨跨境難的問題,尤其是在大灣區內部的科研協作越來越頻繁的大背景下,資金跨境問題未來將有可能成為制約大灣區科技合作的瓶頸。」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福田)院長辦公室主任陳志鴻表示,希望早日出台細則、真正落地。


 
      香港創科 好風正起

      營造創科新生態

      過去一年,香港科學園共有320家企業進駐,同比上升30%,其中兩成來自內地或海外地區。香港特區政府團隊已接觸超過200家創科企業,有超過25家已經或準備落戶香港或擴展其在港營運的規模。首階段計劃在香港投資超過170億港元,創造超過4000個就業機會。

      擁抱科技新趨勢

      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撥款5000萬港元,加速建立蓬勃的Web3生態圈。數碼港已匯聚超過180家Web3相關技術企業,其中包括獨角獸、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等,超過兩成企業來自內地及海外。

      增添發展新動能

      由香港科技大學與內地企業共同研發的地球環境探測遙感衛星「香港科大─雄彬一號」於8月25日發射升空,這也是香港高校發射的首顆衛星。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說,此次衛星發射開啟了內地與香港在航天創科領域合作的新方向。業內人士指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將為香港創科發展注入新動能。

      專家解讀|保障科研人員創新 須從制度創新開始

      《規劃》中提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定位為: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全面接軌國際科研管理體制機制」這一內容與「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這一定位相對應,非常重要也很必要。

      「創新靠的是人,靠的是科研人員。」郭萬達表示,要保障科研人員不斷創新,就要從制度創新上進行保障,「他們能不能做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能否進行轉化,都與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相關。」

      郭萬達表示,內地科研機構管理比較偏向於行政化、計劃化,香港的科研制度則更國際化。「《規劃》中提出借鑒香港,與國際接軌,實際上會倒逼內地相關部門與政策進行改革。」郭萬達認為,香港與內地在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目前深圳園區服務已經很好,卻有時候很難感受到香港高校、科技機構的痛點。「比在深圳註冊這一件小事,對於很多香港機構來說就是一件難事。對接香港、接軌國際後,一些事務可以按照香港的規則來方便他們。」

      目前,多所香港高校在深圳河套地區建立研究機構,郭萬達認為《規劃》會讓已進入深圳發展的香港高校科研機構發展更加迅速,還未或者有意向進入深圳發展的高校在全面接軌國際科研管理體制機制之下,將會更容易落地內地,也更好地適應內地。
 

      2021年12月,觀眾在深圳高交會上參與VR遊戲體驗(新華社)

      先行先試|全球揭榜 需求方出題科技界答題

    「國際量子研究院入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近兩年以來,享受到不少優惠政策與服務。」白志強介紹,國際量子研究院為工業廠房改造的產學研大樓,總面積約3.3萬平方米,深圳河套所在的福田區為其補貼約百分之七十的房租。「目前,深圳相關部門積極響應我們的需求,為學生們解決住房及房租問題,讓我們不分心地搞研究。」

     《規劃》中提出「聚焦產業需求,對重大科技問題實行全球揭榜」。記者了解到,此前,深圳河套已多次發布重大技術需求的全球揭榜。2022年3月-4月首次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科技企業徵集重大科學與工程技術問題,從市場實際需求和政府戰略出發,通過「需求方出題,科技界答題」的方式,解決產業關鍵共性的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遴選了一批重大項目落地,累計項目總投資超過億元,其中財政支持近一半,以制度創新促進科技創新。今年8月初,由河套合作區事務署組織的「揭榜掛帥」重大技術需求徵集工作再次啟動,徵集選題包括醫療科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機器人、新材料、微電子和金融科技六大領域。不少落地河套的研究機構已參與其中。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於2022年成功揭榜《基於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生物分子建模和藥物研發應用》選題。「『揭榜掛帥』項目,從立項開始就有明確的產業落地路徑,有利於科研機構和企業在具體應用場景上的合作,能避免以往科研項目『驗收即結束』的情況,真正讓科研工作能落地推動經濟發展。」陳志鴻表示。

    (來源:大公報A7:內地2023/09/03)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



版权所有:英国富中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