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走进“秦地林泉之冠”,领略中国石窟艺术的璀璨明珠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4-09-13 16:45:07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还拥有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

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在天水市,习近平考察了麦积山石窟,了解当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让我们跟着总书记的脚步,穿越时空长河,领略石窟艺术之美,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点击收听本期《鉴往知来》音频版

“秦地林泉之冠”上的“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部的群山之中,为秦岭余脉,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这里草木丰茂,清流遍地,麦积山一秀崛起,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

△麦积山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图/视觉中国)

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麦积山开启了石窟建造史。

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麦积山石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余个朝代的开凿与重修,现存大小窟龛221个、造像1.06万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

△麦积山石窟。(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犹如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麦积山石窟以独特的泥塑艺术独树一帜,系统反映了中国千余年泥塑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不仅是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更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丝路明珠 重焕光彩

历经千百年风雨,麦积山石窟受自然侵蚀和人为因素影响,一度破败凋敝,洞窟残破毁损,雕塑、壁画病害严重。新中国成立后,麦积山石窟逐渐进入系统研究保护时期,并于1961年入选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一代代麦积山人的努力下,这颗“丝路明珠”重焕光彩,2014年,作为丝路遗产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7年,麦积山石窟整体划归敦煌研究院管理,麦积山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工作人员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保护修缮。(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近年来,麦积山石窟按照世界遗产地的管理要求,先后制定了《麦积山石窟保护管理办法》《麦积山石窟保护规划》等,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使麦积山石窟保护利用日趋科学规范。麦积山石窟还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借助新媒体和文化创意等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就曾深情告白:“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

在福建保护三坊七巷免遭拆除,在浙江推动良渚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在北京考察时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河南殷墟博物馆指出,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无论在地方还是中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身体力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殷墟博物馆新馆外景。今年2月,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图/视觉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强调的,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如今,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文化长卷正在徐徐展开。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主笔丨刘会民 马喆
播讲丨黎春
音频制作丨刘逸飞
视觉丨陈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

今日要闻

滿月!這座「心願亭」點亮未來驕「澳」 滿月!這座「心願亭」點亮未來驕「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英国富中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