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以知识为导向,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对于教育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学校要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拐点。
教学是传播知识,科研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两者理念不同,科研更加具有挑战性,而新质生产力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多服务。
美籍教育专家、美国驻华大使馆前商务参赞 、MIT、斯坦福前面试官
培养全球视野且具竞争力的年轻人,关键在软实力培养。其包含沟通、自我引导等多方面性格特质,靠人际互动形成。出国留学是提升软实力、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良好途径,学生可借此融入海外文化,在互动中塑造软实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敢于否定过去、超越权威,学习则是效仿与实践。在当前时代,人才需具备数据、自动化、智能化、柔性生产、人才识别、供应链协同、技术技能和持续学习等能力。
博士、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首席经济学家、响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秉持尊重、培养和成就人的理念,人才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型、科研创造型和创造能力型三类,创客在AI时代具有重要作用。
高端对话2 :产业赋能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思维
探讨产业如何赋能教育,带来教育体系的革新、高素质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不同就业机会的前景,吸纳国外的案例实践和成功经验。
原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研究院院长、浙江智行合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通往成功职业生涯的关键路径是重视实践与自学以及在企业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动脑与动手能力,在正式步入职场之前要围绕真实的工作场景、实际需求以及存在的痛点,预先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职业定位,了解职业发展路径。
学平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
在大健康产业建设的浪潮中,医疗、医药、医保三大体系紧密相连,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关注人性化关爱、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等,共同推动着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三医联动不仅是行业内部协同发展的需求,更是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关键所在。
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思维方式的三点措施:一要建立专业和学科调整的灵活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二要连结专业和就业的关系,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三要培养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才能,成长成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创新人才培养应从战略层面、战术层面两方面展开,要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和顶层思维,通过科教融汇,产教融合,AI赋能,打造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怀有深厚家国情怀的创新型人才。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针对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体系的构建,要在办学模式上要结合“政—行—企”特色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需求型创新型人才。
高端对话3:工业4.0时代
新质生产力下的劳动者变革
探讨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新质生产力下的劳动者变革”。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AI时代教育应从知识灌输转向培养创新和思辨能力,创新才是未来竞争力核心。国家和地区竞争最终是创新能力竞争,而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
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工业4.0的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具备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一专多能,更要有积极心态迎接挑战。企业培养人才要尊重知识和人才,为员工创造发展机会、良好氛围和环境,实现事业、待遇、感情留人。
新质生产力下求学者的问题应由教育者和产业界关注。学生要巩固基础知识,打开视野,抓住学校提供的接触先进知识的机会教师应负起责任,传递经过系统思考的知识,学校应积极推动产教融合。
从企业角度看人才培养有两条线,一是人才培养底线,企业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和案例,与学校共融师资;二是产学研路线,企业追求场景化和商业导向,与学校科研团队合作,开展应用型科研,打造教育生态,实现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
农业大学面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任务,采取多项举措培养人才,解决农业生产难题,汇聚英才攻克难题;培养创新与实战能力兼具的人才,以此促进指挥农业的发展。
高端对话4: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企业出海
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讨论全球化背景下, 如何通过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支持企业出海,以及如何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提升国内人才培养的自主能力,尤其是增强学生的国际胜任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全球化需求,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开拓国际交流合作,把人才培养聚焦于国内外。
培养创新能力是为了付诸于实践。学校的管理者和教授们首先要有国际交流的广泛视野,才能带动学生国际交流的视野。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一定要加速培养自己和学生自我迭代的能力,打牢知识基础,快速适应人工智能极速发展下的社会变革。
当前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在校学生与学校带来了机遇。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出海远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华为全球化》作者
国际化人才的关键要素包括出国经验、多语言能力和企业实习,这些对于个人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全球化的浪潮为企业和个人开辟了广阔的发展机遇,青年要勇敢探索世界,丰富人生经历,从而实现职业成功。
教育要跟随国家产业结构变化,新入职的年轻人应当克服高估自己的心态,正确评估自身价值,要有持续在不同企业工作经验的准备,才能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变化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