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敬时代--宋韵传馨中国书画五人展北京开展


来源: 浙江日报   时间:2025-08-07 21:29:03





本报讯(浙文集)晴云舒卷,暑雨清凉,8月上旬的北京热烈而温馨,8月6日《沁园春.敬时代--宋韵传馨中国书画五人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喜庆开展!此展是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重点扶持项目”中的画展之一,由中国国家画院指导、由中国美术报、浙江现代画院主办,由中国美术报承办。

扎根中国书画笔墨传统弘扬优秀艺术精神

‘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扶持项目”,是今年正值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之际,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艺术精神,促进中国美术的进步与繁荣,反映全国画院系统美术创作与研究成果,展现当今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学术态度、创作理念、思想高度以及精神追求而特别设立,通过项目具体落实,从而展现全国画院系统美术家作为中国美术创作的主力军,以鲜明的中国视角、中国艺术创作的诸多具有代表性、反映时代面貌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示作品中华民族艺术特色、以艺术表现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

《沁园春.敬时代--宋韵传馨中国书画五人展》正是以中华文明长河中一座巍峨耸立的艺术高地,凝聚着两宋美尚生活的熠熠华光的“宋韵文化”的研究运用、探索实践为内容,扎根中国书画笔墨传统,深入现实生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创造型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时代命题中的实践,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之际,向全社会敬献一份丹心织锦的厚礼。使艺术芳菲满园装点美丽中国;使丹青文明大化,让世界认识立体多彩的中国。

这次展览的五位艺术家的组合,一方面,是源于对五位艺术家对宋韵文化的学习研究,共同为浙江省“宋韵文化”工程实施的绚丽绽放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她们的学术根基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深厚土壤,她们对宋韵文化的研究、教学、创作、服务于社会,是遵循潘天寿先生倡导的“人山花书并重”的中国画教学与发展的主张,同时在不同学科的不同学习研究中互为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画在当代的探索与发展。

图为画家金琤

图为画家张赤

图为画家叶瑛

图为画家徐新红

图为画家丁荭

五位艺术家作品风格迵异各有千秋

金琤、张赤、叶瑛、徐新红、丁荭五位具有优秀传统笔墨根基的当代艺术家,致力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对宋韵文化的书画表现语言及传播弘扬做了专题研究、创作,并在多年的专研中形成自身的风格样貌。

其中,金琤的书法风格是以与古为新,守正创新为创作宗旨。这次的创作大部分延续,在她2023年出版的《修篁深处》一书中--咏竹诗的创作,她认为竹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精神的品格、文人的修养,她的作品融合了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的三家行书的笔意,特别强调用笔的婉转和提按顿挫,如高适的《咏马鞭》。她在作品中追求字形的奇崛开张及跌宕变化,整体章法满溢中强调灵动。向传统经典学习,在书法教学中提升,从而引向现代书学研究、创作实践,她始终踏实坚定地行走在大路上。

而张赤花的鸟画风格是以追求承古拓今,法为境用。此次展出作品为大写意与工笔融合一体,追求纯厚凝练与工致严谨相契中的艺术况味。近年来,她致力于两宋花鸟画于新时代的主题性创作中的运用研究,探索与实践既有着强烈情感主题表达,又有深度哲理思考的意境传递的创作,追求自我人生高阔境界于艺术语言多元融合表现中,纵横跨越的自由灵境。如《爱无疆》系列、《回望西子一万年》等作品,画面场景关联中,塑造特定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情景造型,留白的有形素材与无形空间推进的艺术处理,以及不同素材不同技法的灵活运用,使主题得到凸显,追求自然生命力与艺术表现义理融合,以笔墨抒写心灵的美丽图景传递中国艺术精神,是她艺术实践唱响的隽永乐音。

叶瑛的花鸟画风格则以追求静逸内蕴,清逸淡雅。画面质朴纯然,对世人敞开心灵的家园。作品展现出其内心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于平凡的花草世界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笔下淡碧如洗,洗尽尘世烦忧……通过对花鸟的描写,静听韵语,尽情释放花鸟的自然表情。她的花鸟画,没有玄奥的理念,希望能给您带来淡淡的清新与宁静。案头百合、桌上红柿、池中残荷、小鸟、等无不透着美好温情,花木入画,春暖花开绚烂绽放,秋雨萧瑟悠然独立,处于生拙,归于单纯,朴实自然。

画不靠技巧动人,只在于个人的从容。从容可以顺着自然,顺着心意,一切都从心底而来。笔墨的形与意,自然的真与美,皆在作品中得到展现。一笔一墨,尽是画者心灵之语。

就徐新红的山水画又以追求厚重的笔墨、跌宕的丘壑、复杂的画面结构,在整体中体现个性语言,在笔墨结构与形态上进行新的形式探索,画面整体概括,结构简洁;用墨手法独特,幻化自然,意韵盎然。此次展出以写生作品为主,以深入传统,体悟新法为主旨,水墨、色墨结合。如《葛岭晨暾》《九华自隐》等作品,在保留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结合实地写生的深刻感受,在画面结构上追求节奏、黑白、虚实的对比与趣味,追求整体形式,提取物象符号。在立根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反映出她对“笔墨当随时代”理念的深刻思考与实践,她在坚持山水画的本色形态的同时,探索新形式,结构性以及对树石的符号化。如何使笔墨语言与图式完美结合,用好中国画的线性,在真山水与表现形式中找到契合点,力图通过笔墨语言去寄怀自己的精神家园。

丁荭的人物画风格是以她在传统的底蕴中自然的融汇了一些现代性的元素。在画面中用具体的形象去营造的是一种意象的情境。通过作品可以看到她尝试做到画有尽而意无穷,她的绘画在营造诗意化的内涵,尝试唤起人们的共情、追忆与联想,画面中的形象多是经由她内心去体会提炼而成的视觉意象,是一种艺术上的真实。

她们一个共同特点是以宋韵文化为艺术创作之源,以中国传统书画为表现媒介,凸显个人艺术风格,内容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契入时代奋进脉搏,服务社会,引领时代美善风尚,歌扬时代创新精神,以中国书画艺术彰显文化自信之美、和煦民风之美、中国大地之美。

为推进浙江“宋韵文化”工程添彩

此次展览,她们的作品作为浙江现代画院的专家团队进行申报,是全国唯一一个民营企业画院入选的重点扶持项目的展览,这正是浙江现代画院在积极响应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的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指出“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力所能及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多向社会奉献爱心。”这些重要指示的切实贯彻,此次作品的展出是浙江现代画院吸收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学术力量,加强校地合作,共同为浙江省“宋韵文化”工程的推进服务,是为社会全民审美素养提升,奋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做出贡献的优秀实践成果。

此次展览精选65帧精品,8月6日--8月15日举办《沁园春.敬时代----宋韵传馨中国书画五人展》向祖国献礼,向社会作一汇报,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康幸福,通过该项目的落实,让新时代艺术在根植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丽中国建设的高效加速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

今日要闻

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英国富中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