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祥生态散文集《润物》分享会在杭州隆重举行


来源: 纽约商务新闻社   时间:2021-11-12 23:17:27





    纽约商务新闻社讯(记者 韩冰)10月30日,正是金秋时节,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相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由《青年文学家》杂志社、《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杭州乌托邦文学社和华夏文学社联合主办的周生祥生态散文集《润物》分享会,在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珊瑚会馆隆重举行。


 
    分享会由乔雅主持,她首先介绍了参加今天盛会的主要领导与来宾,他们是:原浙江日报集团副总编、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傅通先、著名旅美作家冰凌、《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主席王新火、乌托邦文学社社长余磊、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总经理许燕红、杭州清潘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诗人潘汝琪、博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方润园小区代表吴宝珍、浙江日报主任编辑、杭州市委宣传部聘任媒体审读专家陈悟宪、金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邹伟平、《润物》责任编辑沈明珠、国家一级作家楚良、杭州徐志摩纪念馆馆长罗烈洪、著名作家徐忠友、桑民强等、著名诗人蔡官富、王丽等、书画家楼意、斯多林、周盛发、潘来福、陈波等,共一百多位文化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接着,王新火、余磊代表主办方致词,简要介绍了分享会的筹办过程,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许燕红、潘汝琪代表赞助方致词,表示被作者宣传生态环保的理念与毅力所打动,愿为生态文化的宣传普及贡献力量。责任编辑沈明珠介绍了《润物》的编辑出版情况。《润物》写作背景所在地的润园小区代表吴宝珍介绍了该书出版后,在小区引起的极大反响,介绍了10月24日,《润物》在小区分享时的盛况。作家代表傅通先致词,对生态散文集《润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总经理许燕红作了大会讲话,她说,很荣幸能来参加三鸣老师的新书分享会,有缘结识那么多的前辈和朋友,非常感谢热情的COCO总给予我这个机会。
    许燕红总经理表示,今天我虽然是代表民生银行杭州分行来参加这个活动,但同时我更是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此情此景让我回忆起学生年代参加文学沙龙的盛况。当年的我们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而现在我从各位的灼灼目光中感受了同样的激情,我知道,我们都一样,那是来自内心对文学深深的热爱!
    她说,繁忙的工作让我们迷失了自己。当我收到三鸣老师亲笔签名的厚厚的几本书时,深深地被震撼了!沉甸甸的何止是几本书的重量,捧在手中的分明是老师的拳拳之心。“春雨润万物于无声,仁者献大爱于无言”。从一位资深林业专家到文学家的华丽转身,蕴含着的是老师多年的文化积淀、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深深的社会责任感。正如老师书中所说“随春破土,随夏挺拔,随秋怒放,随冬入藏。张驰有度,行稳致远”!
   许燕红总经理最后说,润园、《润物》,是如此的契合,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在这个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季节,当我们卸下沉重的盔甲,当我们手捧一杯香茗细细品读《润物》的时候,我们的眉心是舒展的,我们的心灵是自由的,请让我们尽情享受属于自已的诗和远方!最后,借用在座嘉宾的人生格言与大家共勉:用一颗纯粹的心看世界,一切皆美好!

 
 
     作者周生祥上台致词,他首先感谢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等单位主办这次活动,感谢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和潘登酒公司的大力支持,感谢今天来参加分享会的各位来宾。周生祥出生于浙江诸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制度,考进林业院校,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林业厅工作,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周生祥自称是个理科生,以前爱好的是数学,从事的是技术工作,做课题写论文是强项,文学创作想都没有想过。直到前几年提前退休自己创办公司,到各地爬山涉水,每到一处,拍张照片写点感悟,发在群里或朋友圈里,没想到得到朋友们的好评,鼓励着他越写越多,一直这样写了下来。到2019年时,将发在朋友圈里的文字整理出来,出版了长篇小说《跨界》和《天候·秋》。2019年下半年,完成了《天候》系列四部曲〔春、夏、秋、冬〕,2020年出版了《天候》合集。2020年,改写生态散文为主,断断续续写了150多篇,选取了其中的100篇出版了《润物》这本书。


 
    《润物》以作者居住的小区为背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生活在这里的香樟、银杏、枫香、沙朴、桂花等植物之间发生的趣味盎然的故事。植物能讲故事、猜谜语、做奥数、玩游戏。将植物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树立了众多个性鲜明的植物形象。作品同时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歌颂了祖国的美好河山,点赞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作家赵玉泓作了主评发言,她说:第一次见到作者,是在乌托邦文学社周年庆诗会上。作者不像他的书那般,初识便令人瞩目。他安静平和,默默注视观察雅集的诗人作家们。饭后离别时,他从车子后备箱拿出厚厚的几本书,《跨界》431页、《天候》522页,还有《特朗普演义》607页。送给陈铮和我。看到这三大本都是四十多万字的大部头,和当代文豪蒋子龙的推荐语,这写作效率和激情,让我们大吃一惊,同时也令我们肃然起敬。后收到作者快递给我沉甸甸的《润物》。还未翻开书本,一见书皮便心生欢喜:在藏青色和深灰色构成书皮的底色衬托下,凸显采用对比色金色拙朴的“润物”二字,夺目精致,低调奢华。淡淡的灰蓝色雨丝,形象地推出了“润物细无声”的禅意之境。
    赵玉泓说:《润物》诞生在作者居住的美丽小区——《东方润园》。一座现代江南园林风格的大花园。每当在小区里闲庭散步时,这里的一花一木都给作者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作为一位林业专业规划公司的老总、高级工程师,一位喜欢数学,左右脑平衡发达的作家,他有天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又因为早年非常热爱文学和阅读,磨练成很深的文学功底。作者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写出了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我相信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的厚积薄发与热爱,是绝对写不出这样有分量的好作品的。


 
    作者可以无师自通的用自己独特的三位一体创作方式写出《润物》这部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著作。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感情,拟人的写法,把读者带入一种无声的,却又充满了千百种声音的植物世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用类童话的散文方式,开启了人、神以及植物对话的先河。周老师不是学院派,正因为如此,他不受条框约束,天马行空,尽情发挥。他是一株盛开在深山峡谷里的幽兰,散发着与众不同的独特芬芳。


 
    作家、编剧陈铮为《润物》写了序言,他在主分享中指出:我当初写这本书的序跋时,真的有点被惊到了,觉得书里面很多散文,可以被吸纳为现在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首先,是正能量,这个不必说。不仅接地气,还能响应国家政策:生态,环保,绿色健康,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等,这些课题不仅仅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国际上目前最为重视的问题。写文作诗要表达出最真我的情感,你只有真心喜欢一样事物,才会淋漓尽致去刻画,表现,论证或赞美它。我想借此机会,问周老师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动机,也就是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周生祥回答:这本书称作生态散文,属于生态文学,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前面出版的《跨界》、《天候》也是写生态有关的,但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写的。这二本小说完成后,本想继续写一本长篇,因新冠疫情爆发,越发使我感觉到我们人类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大,过去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很多是值得反思的。短文能更及时地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反映出来。
    对于为什么选择东方润园小区作为这本类似“植物童话故事”的舞台?周生祥回答:这是因为首先这个小区里的植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环境特别好。其次经常在小区公园里溜达,情况熟悉,和这里的植物建立了感情。另外,也想借此推进小区文化建设,提升小区文明形象。


 
    对于《润物》的体裁,周生祥解释说:这100篇散文各篇是独立的,但前后又是相互有关连的,是散文,但一些篇章又是有故事情节的,有点像小说式散文,还穿插着不少诗歌。是童话,是科普,又都不是,是兼而有之。总体上说,这本书还是属于散文类文学作品,在科普性与文学性的把握方面,一度是有纠结的。专业性太强,读者面就狭窄了,但又不能不专业。
    赵玉泓提到《润物》和另外两本书《跨界》、《天候》关联问题。周生祥回答:三部书都属于生态文学,《跨界》用诗性化的叙述方式,《天候》以故事为线索。体裁上,《跨界》、《天候》属于长篇小说,《润物》属于散文类,但有些篇章中也有故事情节。三本书里,都有香樟、银杏、枫香、桂花、毛竹、狗尾草等植物出现。《跨界》是人与植物的面对面交流;《天候》是天(神)地(植物)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润物》的主角完全是植物,写小区里的植物是如何生活的。所以这三本书既有关连,又是完全独立的,可以理解为是生态文学小说散文诗歌的一个系列作品。要揭示的都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陈铮提到,在书中《植物哲学》等几篇中都看到了植物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要作者回答为什么要着重或刻意表现这个主题?周生祥说:植物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比如植物懂得深扎根,不像人这样浮躁;植物懂得应时而宜,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植物心态好,懂得奉献。瓜果成熟了就要奉献给人们食用,只有利用好了才能更好的保护。所谓强扭的瓜不甜,那是因为这个瓜没有成熟,成熟了就会瓜熟蒂落,没成熟,正在生长的旺盛期,那个蒂是生硬的,所以才要强扭。所以保护与利用是辩证关系,不能为了保护而排斥利用,也不能过分强调利用而忽视保护。这个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
    谈到书里面涉及到许多数学知识,还有猜字谜,写对联等有趣的知识,周生祥回答:因为自己本是个理科生,对数学特别有兴趣。也喜欢猜字谜,对对联等。因为对此熟悉,所以不自觉的就会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些问题。我觉得文学作品应该是多样性的,是各种知识体的集合,专业知识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一定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当主持人问起作者下一步的创作打算时,周生祥回答:自己下一步作品的构思,确实已经在头脑里了,其实也已经开始动笔了。《跨界》、《天候》完成后,一直想写另一部长篇,还是采用植物拟人化手法,以柳浪闻莺的柳、曲院风荷的荷、满陇桂雨的桂、云栖竹径的竹、灵峰赏梅的梅、龙井茶的茶、九里松的松、千桃园的桃、杭白菊的菊等植物作为主要人物,写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故事,将西湖周边的景点用植物故事串联起来,歌颂西湖美、杭州美、浙江美、中国美。另外,植物题材的散文也在继续写,《润物》之后,第二本散文集,不久就可以出来。还有已完成的几篇中、短篇小说也打算结集出版,当然这些都需要花时间一步一步去完善。
    在分篇分享环节中,树人大学教师、诗人王丽对《公园春悟》作了评析。王丽分三点进行分析:(一)“满眼是新绿、嫩绿、鲜绿、翠绿,花红草绿温柔着我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也惊喜着我的目光。”
绿,色彩斑斓,这就是春天。作者用排比句通过拟人的手法,吐露出每个词语就像是无数只小鸟在歌唱。(二)“我正想说话,只听得玉兰花在那里叫道:‘啊呀,我要生了!’一眼望去,但见玉兰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在树枝上显得与众不同,有的刚刚绽放,粉嫩的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正在热热闹闹开放出的玉兰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作者用拟人手法,把玉兰比作胖嘟嘟的孕妇,实在巧妙!等春天来了,我也要出去走走,载一溪春花,得满山孩子。(三)“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就这一句话,作者直接把春推上了高潮!给生命赋予了灵气!把“春悟”二字写活了!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显然是疫情严重的时间,正春天,却不敢彼此靠得太近,只好把春风捏入手中。作者这篇散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爱。作者告诉我们他退休了,但通过《润物》这部书,证明作者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直都在。


 
     诗人蔡官富老师评析《三花比美》。他说:周老师笔下的植物都有灵性,他的拟人化与众不同,别人把花草树木作为一种意象,赋予象征意义,通过意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比较含蓄。而周老师塑造的拟人化的花草树木,都是直接走到前台。牡丹、月季、杜鹃三个小姐妹因爱美比美而设赛台,兰花、茶花、桂花任评委,台下是花山花海。第一轮比赛:自我介绍。牡丹玉笑珠香富贵华丽,月季月月花红四季绽放,杜鹃绚丽映山广接地气,杜鹃略胜一筹。第二场比赛:花语。牡丹端庄高雅囯色天香,月季纯洁的爱热情奔放,杜鹃爱神降临纯真喜悦,牡丹稍占先机。第三场比赛:作诗。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月季“四时长放浅深红”,杜鹃“三春三月忆三巴”,台下一片叫好,月季微微胜出。第四场比赛:展示才艺。牡丹作了一幅牡丹画,月季弹了一支钢琴曲,杜鹃唱了一首歌。最后一场比赛:讲述自己的故事。牡丹讲自己火中新生,取得“焦骨牡丹”称号的经历。月季讲自己为救母以身相许,从而获得爱情的故事。杜鹃讲自己因冤情变成了冤鸟,啼出的血泪洒遍山野,一到春天就开出血红花朵的由来。最后的分数出来了,三位分不出高低,留下念想,下次再赛。丰富的对话,曲折的情节,深入的细节描写,由表入内的性格刻画,从而使散文有了小说般跌宕起伏的悬念,赋予了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的魅力。读周老师作品,能感受到他深厚的知识,对每一种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的花语,了如指掌深入骨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笔下的一花一树都有至理,人心有良知,花木也有良知,知行合一,行是知的脚印知的实践。
    作家桑民强老师评析《柳郎怀旧》。他说:这样的文字要靠不一般的想象力,还要有专业的植物学知识,还有就是文学修养,三者缺一不可。可以说它是开创了一个新兴的文学主题。像作者这样,用诗、散文、小说系统化地结合起来写,在我看来还是第一人。作者表达的思想包罗万象,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深入浅出的转化能力。对于《柳郎怀旧》的读后感:(一)通过植物间新颖有趣的对话,将“柳浪闻莺”这个杭州十大名胜之一进行了详尽的艺术性的介绍,包括它的地理位置、它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里面有历史古典有优美传说。(二)通过垂柳介绍“特色柳树”,传播了“特色柳树”的个性化知识,而这知识又是通过生动、鲜活的描绘,让人容易接受,乐意接受。(三)为了环境的美好、大地的美丽,垂柳兄弟柳树姐妹离开故乡,四海为家,他家视为我家,朋友皆为亲人。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为了美好的事业,我们要志在四方。二是昨天的美好是昨天的,不能在成绩上睡觉,停滞不前,更要创造新的成绩,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作家赵玉泓在评析《植物智斗》时说:本文让我第一次知道入侵中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野蛮与危害,如同另一种八国联军的入侵。给中国农业、绿化等带来很大的危害。周老师对此深恶痛绝,他让无声的植物为人类代言:为了捍卫自己的生存领地,植物们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智斗。(一)智斗这一章节,展现了作者一种典型的写作风格,把植物拟人化,并从小处着手,紧跟社会新闻热点。自然而然地引入大话题,比如书中这段“我一听到加拿大三个字,心里就不舒服,你们看那里的人,甘愿做米国人的跟班,扣押我们的华为公主,是可忍孰不可忍。植物像人,看来那里都不是好东西。”当然,他也公正的谈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大夫。从小叙大,加入刚出炉的新闻,生动,快哉,不违和。(二)植物智斗,阐述了一个当前比较严重的植物入侵中国的话题。对当今面向世界开放的中国,他提出了对生态环保的忧虑与警示。(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让人不禁联想起转基因问题,甚至愈演愈烈的温室效应等危害人类生存的大话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和与时俱进的思维,却是周老师的独特写作风格。所以才有了他几大部著作的诞生。

 


 
    在接下去的朗诵环节,首先由乔雅朗诵《冬日杂思》里的一段;由郭兴超朗诵《植物赛诗》的诗歌部分;由金波朗诵《公园春悟》里的一段;由杨立新朗诵《招树引材》里的一段;由王志香朗诵《紫薇花》;由唐梦朗诵《小草》全文;由万紫燕朗诵《植物哲学》最后一段。
 
 
    这些优秀朗诵家的朗诵,再现了《润物》的风采,也将这次分享活动推向高潮。下面的环节是八位知名书画家上台赠送墨宝,首先是傅通先老师上台,写的是“润泽万物”,傅老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位书法家。接下去是邹伟平上台,写的是“润物无声”,写得遒劲刚健,笔法端庄有力。后面依次是斯多林、周盛发、潘来福、陈波、楼意、赵玉泓上台,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对《润物》作品分享会表示祝贺。

 


 
    进入尾声,著名作家冰凌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充分肯定了作者的故事—诗歌—童话“三位一体”式创作手法,赞赏作者开创了“社区文化”这样一个新兴的文学主题,分析了“绿色,生态,可持续”等理念对未来文学创作的引领作用及重大影响,殷切期待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在最后一个自由分享提问活动环节后,分享会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夜幕降临,西子湖越发显现出美妙的景象,客主相聚言欢,合影留念,共庆盛事,分享会取得圆满成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

今日要闻

滿月!這座「心願亭」點亮未來驕「澳」 滿月!這座「心願亭」點亮未來驕「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英国富中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