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专访丨武契奇:习近平主席是塞尔维亚“真正的朋友”

时政微观察丨习主席今年首次出访牵动世界目光

《“听见彼此-南海之声”音乐会》乘风而来

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

微短剧里看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微短剧生态合作计划

势起新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文艺新品节目

深耕诗书画印 飞扬写意翰墨——花鸟画家郭石夫的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   来源: 央视新闻

      在书斋里,手卷作品《杂花卷》徐徐展开:一朵牡丹,一个折枝,一棵竹子,一串葡萄……手卷艺术的魅力慢慢呈现在眼前,是错落有致之美,也是一气呵成之美。翰墨丹青,笔砚春秋,年近八旬的花鸟画家郭石夫说:“美是一种文化品格的选择。笔墨好与不好,就在瞬间。”多年来,他坚持在传统水墨画里寻根探源,以大写意花鸟画闻名画坛,兼擅山水、书法、篆刻、诗词及西洋绘画等。

      回溯郭石夫的艺术之路,这位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名家当年既无学校深造,也无名师指点,凭借超凡的天赋和对绘画的热爱,靠自学成就了自己的绘画人生。

      图片:画家郭石夫
      1945年,郭石夫出生于一个梨园世家,从小便跟随京剧名家学戏。十一二岁的时候,父亲的朋友带来的几张画有京剧脸谱的书签意外地激起了郭石夫强烈的画画冲动。他端详着书签,凭借着对京剧的了解,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京剧肖像画。出乎郭石夫意料的是,这些手绘作品在上海、北京、湖北的荣宝斋一亮相便大受欢迎,这无疑是对他绘画天赋极大的认可。从此,郭石夫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路。
      郭石夫自幼学戏出身,并曾在少时作为京剧演员加入京剧团,他认为戏剧和绘画并不是割裂的:“戏剧和画画有好多东西是相通的。中国画讲究写意,其实中国的戏剧是最写意的艺术。”多年来,郭石夫从未放下手中的画笔。他常常流连于荣宝斋和故宫的绘画馆,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而数十载如一日地深入研习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八大山人等大家的作品,更使他对众多名家的画风了然于心。当郭石夫渐渐从中找到自己的风格时,属于他的机会来了。
      图片:郭石夫作品《远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风拂遍全国各地,国画界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1979年,郭石夫和一众青年画家在北京创立“百花画会”,吸收了50余名年轻国画艺术家入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定期举办展览、聚会,以画会友,互相切磋。
      图片:郭石夫作品《春雨》
      1985年,郭石夫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圆厅举办了个展。同年,40岁的他被破格调入北京画院,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主攻大写意花鸟画。在这座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里,郭石夫如鱼得水,获得了更多和国画大家们合作的机会。国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便是他常常合作的伙伴之一。谈及郭石夫的绘画时,张立辰称赞道:“郭石夫用笔比较爽快,也很泼辣。他受齐白石的影响比较多,后来他受吴昌硕的影响也很大。他的牡丹花画得非常好,与历代相比,他在表现形式和方法上有了自己新的探索。他在元人勾花点叶的基础上往前推进了一步,勾、点相结合,画的花头很丰富、很厚重。颜色用得也很沉着、古厚、古艳。”
      郭石夫说:“我对中国文化最认可、最喜爱的还是中国的写意花鸟画。它背后的文化含量是巨大的,也是我们现在美术界承认的、在中国绘画里最难的一个画种。”他认为,要想画好水墨画,不仅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和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钻研,还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敏于感悟的心。这位画坛大家认为:“你在四时风雨里看到的东西,它是不一样的。看鸟语花香,看风晴雨露,都会触动你不同的灵感。你要有一种发现美的能力,你处处都能发现生活的美。”
图:郭石夫工笔草虫册页作品摘选
      艺术家刘金党是郭石夫的学生,他认为郭石夫的艺术理念——追求传统大写意花鸟画正大光明的笔墨气象——在当代书画界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他说:“郭石夫先生主张大写意花鸟画不能小气,要多练书法,尤其是金文、篆书、汉碑再到行草。以书入画,更能够在画面上呈现出一种霸悍之气、一种顽强的生命气象。” 
     图:郭石夫篆刻
     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水墨画里除了诗、书、画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印。如今,仍能兼顾篆刻的画家并不多见,而郭石夫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书斋中珍藏着多枚不同风格的印章,皆是他的精心之作。郭石夫学印章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自己的绘画。在他看来,自己刻的印章和自己的画风是一致的。“诗、书、画、印,作为一个中国画家来说都要深研。因为它们背后全都是文化,这个文化很深刻、很深刻,需要你一生的努力。”
      回望过去,年近八旬的郭石夫觉得自己无比幸运。哪怕历经风霜,年少时的志趣却从未改变:他仍是那个爱唱戏的梨园后人,并得以用数十载时光将对中国书斋艺术的一腔热血刻进骨子里。
上一篇:视频|大湾区之声热评:以新的发展成果不断推进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下一篇:中国首座墓葬原址保护壁画博物馆开馆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khci.vip/ 英国富中传媒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