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三地交響樂團聯袂演繹《聲音河流》
10月19日晚,由文化和旅遊部、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香港體育館舉行。
當晚,廣州地标建築——廣州塔爲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亮燈,預祝這場灣區文藝盛宴圓滿舉辦!
由香港管弦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及澳門樂團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管弦樂團在著名作曲家譚盾指揮下,聯袂帶來交響詩《聲音河流》的世界首演。當晚的香港體育館座無虛席,演出票一早售罄。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嘉賓和各界代表,以及全國各地樂迷共同參加開幕式并觀看了演出。
粵港澳三地交響樂團聯袂帶來交響詩《聲音河流》的世界首演。
譚盾最新力作呈現“聲音絲綢之路”
周深演唱融入“地水南音”元素
《聲音河流》由譚盾曆時12年采風創作而成。他從歐洲出發,途經阿拉伯與中亞,再到達粵港澳大灣區,汲取絲綢之路沿線不同國家的音樂文化精華,并将這些采風成果以16部影像短片的形式在舞台呈現。
著名作曲家譚盾。
舞台上,交響樂隊呈“S”形分布,宛若一條彎曲的河流。或輕盈、或空靈、或嘹亮的樂聲從“河流”中緩緩流出,與大屏幕上的影像短片對話,同時還加入了呼麥、戲劇、歌唱等不同的音樂元素,共同展現藝術家對于“聲音絲綢之路”的理解。
節目尾聲,流行歌手周深作爲特别嘉賓登台獻唱一曲。周深的演唱還融入了廣東的“地水南音”元素,熟悉的嶺南粵韻讓不少觀衆會心點頭,又倍感新奇,也将音樂會的氣氛推向高潮。
流行歌手周深作爲特别嘉賓登台獻唱一曲。
“這是一條聽得見的絲綢之路。每件樂器都在講述一個故事。”譚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享道,多年來自己沿絲綢之路抓拍了很多正在消失的聲音、樂器和文化,并融入電影、視覺、戲劇和交響,力圖呈現出一種奇妙的視聽感受。“這條聲音河流,也是未來的、科技的,是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個獨特思考視角。”
“太迷人了,很難形容我對這場音樂會的感受,它又是交響樂,又像音樂劇,有影像、有歌唱,古典樂與現代音樂元素相呼應,驚喜感撲面而來。”現場觀衆王小姐不斷感歎,連用了幾個“過瘾”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一次新奇的演出體驗”
“這是一次嶄新的嘗試,不僅會打破觀衆對于交響樂的固有印象,對不少演奏家來說也是一次特别新奇的體驗。”演出開始前,曾與譚盾合作多次的香港管弦樂團第二副首席王亮說,“他是個天馬行空的藝術家,在排練時都會迸發很多奇思妙想,與他合作是美妙的體驗。”
内蒙古女歌唱家烏雲塔娜在表演“呼麥”。
此次粵港澳三地的交響樂團同台演繹這部新作,不少藝術家都坦言“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廣州交響樂團圓号首席黃一翀此次加入演出擔任了圓号手,他告訴記者,“大灣區樂團平時的交流合作就非常密切,大家都是職業樂手,彼此默契,磨合起來非常順利。”
據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透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管弦樂團此前曾承擔多次重要演出,“每個樂團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相信這樣的交流演出能不斷推動大灣區之間的文化共融發展。”
2024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五周年。本屆文化藝術節以“多元融合——創造無限機遇”爲主題,聚焦展現灣區文藝新氣象、新作爲,集中呈現一批灣區文藝深度共融的嶄新成果,進一步加深三地文化交流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藝高質量發展,助力人文灣區建設。
本屆文化藝術節将持續至11月24日,期間将有200多場演出,超百項展覽、論壇等文化交流活動在大灣區11座城市陸續開展,近百位文藝名家齊聚,爲灣區民衆呈現一場高水準、新活力、廣惠民的文藝盛會。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周存
圖片拍攝 仇敏業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