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十五运会组委会举行“十五运会总体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总结十五运会有关情况。本场发布会由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高超主持。

//
十五运会创8项世界纪录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佟立新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十五运会圆满落幕,成为载入我国体育事业和粤港澳三地发展史册的精彩盛会。竞技赛场上亮点纷呈,创超8项世界纪录、5项世界青年纪录、13项亚洲纪录、10项亚洲青年纪录、14项全国纪录、7项全国青年纪录,12个小项夺冠成绩超过巴黎奥运会冠军成绩,31个代表团获金牌、35个代表团获奖牌,东部沿海省份展现综合实力,多地在优势或特色项目上取得突破,粤港澳东道主均有优异表现。樊振东、陈芋汐等一批奥运冠军挑战自我,王子菲、于子迪等“05后”“10后”小将上演“青春风暴”,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传承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也为奥运会备战打下基础。
群众赛事活动覆盖广泛,1.1万名不同群体的“民间高手”参赛,观赛热度高涨、媒体传播广泛,有力带动全民健身蓬勃开展。赛事坚守风清气正底线,各方面落实“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要求。截至11月20日,十五运会已实施兴奋剂检查2858人次,未发现兴奋剂违规情况。赛场上涌现出诸多彰显中华体育精神的感人瞬间。赛事坚持简约安全办赛,90%使用现有场馆,严控办赛成本,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赛事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作为粤港澳三地联办的全运会,通过跨境赛事等创新形式,彰显了“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推动了大湾区融合发展,积累了区域合作宝贵经验。十五运会结束后,体育总局将全面启动洛杉矶奥运会备战工作,从体制改革、科学化训练、竞赛体系构建、基础项目和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
本届全运会
积极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介绍,本届全运会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面丰富了赛事内涵。用前沿科技升级经典场景。用智慧服务升级参赛观赛体验,用创新技术升级赛事转播效能。积极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三地同标,在综合考虑三地政策制度和办赛条件差异的前提下,保证了三赛区反兴奋剂工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三地同步,开幕式上三地同步升起五星红旗,200棒火炬手在四城同步开展火炬传递;三地同心,开幕式上粤港澳三地代表团同步入场,三地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
全运会坚持全民参与理念,广东赛区承办多项群众赛事,吸引各年龄段、各行业参赛者,数万名志愿者遍布赛场及城市各处,热门特许商品热销,“全运冠军公园”等创新形式让盛会惠及全民。赛事保障秉持精细原则,构建了全域覆盖、全程可控的保障体系,在医疗、气象、交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保障协同发力。此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讲述十五运会的精彩故事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生机。超3300名境内外注册媒体记者、366家媒体参与报道。媒体持续聚焦报道系列赛事、全运经济、广东21城体育性格等主题,全网涉全运会报道总点击量超300亿次。

//
香港斩获9金2银8铜的
历史最佳成绩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介绍,此次香港以东道主身份参与十五运会,成功举办8个竞赛项目及1个群众赛事活动,诞生39枚竞赛项目金牌和6枚群众赛事活动金牌。香港在赛事组织、安保交通、接待宣传等方面充分准备,注重赛风赛纪,媒体广泛报道带动全港形成炽热运动氛围,“比赛村”的设置让市民近距离体验运动,助力“全运惠民”理念落地。本届全运会香港派出史上最大规模代表团,1800人中包含602名竞赛项目运动员和760名群众赛事活动运动员,最终在竞赛项目斩获9金2银8铜的历史最佳成绩。
作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有力证明,此次三地联合办赛展现了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无限可能,跨境公路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发挥了1+1+1大于3的协同效应。全运会的举办不仅提升了香港举办大型体育盛事的能力,更推动了大湾区城市深度融合与民心交流,为三地后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香港将继续推动体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等发展,吸引更多国际赛事落户,深化大湾区体育产业联动,为国家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
澳门赛区顺利举办479场赛事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介绍,澳门在这场体育盛会中收获了成长与荣光。澳门赛区成立组织委员会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统筹推进各项保障工作,顺利举办479场赛事,产生22枚金牌、74枚奖牌。场馆设施运行稳定,应急预案响应高效,未发生安全风险事件。携手粤港举办全运会史上首个跨境公路自行车赛,创新“无感通关”模式,为大湾区跨区域协作提供先行经验。3500名志愿者投身赛事支援、礼宾服务等多个岗位,展现澳门活力与风采。同时,澳门创造性实现赛事融合,让全运会与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同期举办,实现“双向引流”。
此次盛会成为澳门发展的“助推器”。乒乓球等赛事精彩纷呈,澳门运动员屡创佳绩,展现顽强拼搏风采。赛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课”,通过“在线+线下”宣传,让全运会延伸为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居民参与感与自豪感显著提升;赛事带动文旅消费,吸引超200万游客观赛旅游,助力“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