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帥誠 實習生 胡力文 廣州報道)「打造一個開幕式就如生BB,如果說過去一年多的創作期是孕育期,那麼接下來3個月的製作期就是預產期,時鐘正『滴答滴答』作響,我們到了最緊張、最忙碌的時刻。」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開幕式總監製劉偉強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開幕式的籌辦已經到了衝刺階段,開幕式將打造具有國際水準、中國氣派、嶺南風韻、灣區魅力的體育和藝術盛宴。他表示,當中必然會有體育、科技、文化和藝術元素的豐富呈現,但作為「全民全運」,核心落腳點在於展現我們中國人的團結、信心和人情味。「辦開幕式就好比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請客,我們準備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大家在場內場外圍坐在一起,能感受到溫馨、溫暖,在集體共鳴中獲得力量,收穫信心。」劉偉強說。
劉偉強位於廣東奧體中心架空層的臨時辦公室,正對門口的大玻璃窗外,8萬人體育場一覽無餘。作為香港導演,劉偉強因拍攝《古惑仔》系列、《無間道》、《中國機長》、《水餃皇后》等作品而為人熟知,對兩地不同題材的電影駕輕就熟。在他看來,跨領域參與大型賽會的監製工作雖是全新挑戰,但也與拍電影存在異曲同工之處。
相比拍電影 複雜程度遠超想像
「工作涉及設計主題、劇本、服裝、美術、攝影等環節,只不過,在量級上,開幕式相當於把電影的工作放大了好多倍。比如,搭舞台就有三百多人,單燈光設備就有幾千盞,而拍電影可能只需要一兩百盞。」劉偉強說。
數量上的變化,使得開幕式的工作量和複雜程度遠超劉偉強想像。從搭舞台到節目製作再到正式演出,參與人員超過1萬人,交通、消防、安全、餐飲、後勤等方面的安排和調度,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90分鐘內如何完美、順暢呈現創作理念和排練效果,也是一大挑戰,因為開幕式只能一次過,要確保流暢,不能像拍電影那樣可以NG(重拍)。」劉偉強說。
天氣問題則是現階段最大的挑戰之一,這也是劉偉強眼下關心和牽掛的問題。七八九月是廣東的颱風季,特別是對於場地搭建工作影響最大。近日,颱風「韋帕」登陸廣東,開幕式工地就不得不停工數日。儘管面臨各種難題,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開幕式籌備工作進展順利,截至7月下旬,舞台搭建已經完成大半,燈光音響安裝亦接近尾聲,為8月初表演團隊進場排練打下了堅實基礎。
主創團隊並沒有坐等舞台的搭建。劉偉強表示,7月份開始,場外的排練已經同期開展,比如在佛山排練功夫表演,在廣州排練舞劇。8月進入廣東奧體中心後,將結合整體的燈光、音響等設施設備,進一步整體優化和調整。
一桌「好菜」打造「家庭聚會」
「今時今日,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全運會的開幕式必然會有很多高科技,有不少『好勁嘅嘢』,不過,我想說的是,開幕式最緊要是體現人情味,特別是作為『全民全運』,『中國式人情味』顯得尤其重要。」劉偉強比喻道,舉辦十五運會的開幕式就好比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請客,準備了一桌「好菜」,場內場外觀眾坐在一起吃飯,大家有回家一樣的感覺。
在劉偉強看來,體現這種「中國式人情味」,嶺南文化是一個重要載體。比如,佛山詠春功夫、潮州英歌舞、香港太平清醮、澳門的醉龍等,都會呈現在開幕式上。當全場響起「登登登登……」的音樂,大家就知道是《男兒當自強》,黃飛鴻來了,一定會有共鳴。當然,呈現方式並不是簡單的打功夫、跳舞、舞龍,而是會和廣東的民謠、香港的流行音樂文化、科技等各種元素共融在一起,以創新的方式展現給觀眾。
展現團結和信心 戰勝各種挑戰
團結和信心,是開幕式的另一個核心表達。劉偉強表示,過去幾年出現了疫情和各種自然災害,全球經濟環境不好,有人覺得搵食艱難,有一些煩惱。現在全運會來了,可以借助盛會散發正能量,提振大家的信心。「開幕式想體現的是大家『在一起』,我們有國家、有大灣區,需要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各種困難都會過去的。」
劉偉強表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中國夢」,而粵港澳一向是「同聲同氣」,所以,開幕式「圓夢未來」的主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同根同源、同心同緣、同夢同圓三個篇章,以非常巧妙的形式與主題呼應,最終是體現「全民全運」,呈現中國人的人情味,為大家注入信心和團結的力量。
團隊成大家庭有分歧更有默契
一年多來,為了開幕式工作,劉偉強推掉了大部分其他工作,頻繁往返於粵港之間。早上7點和同事們「上工」,晚上10點多才在夜幕下結束工作,經常又在凌晨兩三點起來「加班」。
「我哪是什麼大總管,就是個『勤雜工』。」當香港文匯報記者提及他在開幕式的角色時,劉偉強打趣道。事實上,除了對整個開幕式創作和製作效果做整體把控,他的日常更像是團隊的「管家」:空調壞了要協調維修,工人沒水喝了要安排補給,就連某天有同事感覺到壓力太大時,他也要坐下來和他們一起分析,充當「心理醫生」的角色。
主創團隊從北京、成都、上海等地匯聚而來。劉偉強說,團隊初期開會時,大家先各抒己見,之後很快達成共識,擰成了一股繩。「剛到崗時,很多人互不認識,而且每個人都是大咖,都是在某些領域或者某個團隊中獨當一面的人,但在開幕式團隊中就要完全轉變角色。比如,拍電影我會堅持我的想法,有時候甚至要『獨斷』一點。但在這裏不行,一定要在碰撞後形成共識,然後再堅定執行。」
他直言,整個團隊就像一個大家庭,有分歧但更有默契,大家都很正面地去表達自己的意見。這種默契甚至體現在工作之餘,他們會張羅今天吃潮州菜、明天吃客家菜,又或者大家乾脆在他的辦公室煮一鍋水餃。他很享受這種團隊氛圍,認為這也是一種人情味和團結精神。
「我是一個正宗的『大灣仔』」
「我在香港出生成長,祖籍深圳寶安,又是客家人,可以說,我本身就是一個正宗的、典型的『大灣仔』。」劉偉強聊起自己的身份時,眼裏滿是自豪。對於大灣區的歸屬感、認同感,早已融入他的成長軌跡和職業選擇中。
近年來,劉偉強在廣東拍戲,佛山的詠春拳館、廣州的老街巷弄,都留下過他的足跡。 「在內地拍戲這麼多年,我去過四川、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早就沒有『地域邊界』的感覺了。」如今,自己既能吃辣也能品甜,普通話也大有長進,偶爾帶着些許「港普」,反而成了和各地團隊溝通的「潤滑劑」。
這種多元的成長經歷,讓他對大灣區、對中國的文化有着天然的親近。「香港有好多潮州人、客家人、廣府人,我們和內地其他省市的同胞一樣,大家都是自己人。」他相信,正是這種「大灣仔」的身份,以及與內地的深度交流合作經歷,讓組委會覺得「請劉偉強參與開幕式工作」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在他看來,能為在家門口舉辦的盛會出分力,是責任,更是榮幸。「這裏的一草一木、一聲一調我都很熟悉,就像在自己家裏請客,肯定要拿出最好的誠意、最好的菜譜。」
(來源:香港文匯報A06:要聞 2025/08/06)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