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泰國到中國 這場音樂會如絲路之旅展现文化包容與共生


来源: 英国富中传媒   时间:2025-10-19 19:14:37





   本網訊(記者 Miggie)9月19日晚,在深圳音樂廳·演奏大廳,由指揮家卡爾·聖·克萊爾與蔡金冬聯合執棒,泰國愛樂樂團以一場兼具原創活力、地域風情與古典深度的交響盛宴,完成了其中國首秀。

微信图片_2025-10-19_184709_211

      今年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應2025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邀請,泰國愛樂樂團以恢弘交響致敬深厚情誼,聯袂多位著名音樂家,呈現了一場融匯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高水準藝術對話,贏得了全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與喝彩。

      音樂會上半場由美國巴德音樂學院美中音樂研究院院長、巴德當代樂團常任指揮蔡金冬擔任指揮,以青年作曲家李劭晟新作《鯤鵬萬里》的世界首演正式拉開序幕。作為2025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原創作品,《鯤鵬萬里》以情景交織的筆觸,將中國繪畫中大寫意與細微處點描的理念和技法,同深圳包容多元、拼搏爭先的城市精神氣質結合,創造出一幅瑰麗的城市畫卷。「文化因交流而互通,因互鑒而持續發展」,李劭晟在闡述作品創作理念時表示。泰國愛樂樂團對作品的詮釋極具張力,通過恢弘的旋律線條與豐富的交響織體,勾勒出鵬城的萬千氣象。

微信图片_2025-10-19_184721_930

      隨後,泰國頂尖作曲家龐那榮的協奏曲《聲之三境:響,回,寂》成為全場焦點。這部作品大膽融合泰國傳統樂器三弦琴、泰國笙與西方管弦樂編制,創造出獨特的聲景層次——三弦琴輕盈明亮的旋律如「響」之靈動,泰國笙醇厚綿長的音色似「回」之悠遠,而樂隊與樂器的對話、交織與留白,又詮釋出「寂」的深邃意境。作曲家龐那榮在受訪時表示,「我們說的是不同的語言,但我們有着相同文化的根」。

      三弦琴演奏家儂薩拉·普克泰頌與泰國笙演奏家帕查亞·桑·南塔賽,兩位藝術家演奏的民族韻律與樂團的交響和弦精準配合、相得益彰,將泰國傳統音樂的韻味與現代作曲技法的創新完美融合。

微信图片_2025-10-19_184725_554

      下半場,在泰國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卡爾·聖·克萊爾執棒下,台上的音樂家們完美演奏了柴可夫斯基《F小調第四交響曲》,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再現作曲家對「命運」的叩問。這部作品對樂團的技巧、音色控制與情感表達均有極高要求。

      聖·克萊爾精準的節奏把控、豐富的情感層次引導着樂團在激昂與柔美間自由切換,最終以排山倒海般的合奏將整場氣氛推向高潮,全場觀眾都為這份跨越國界的音樂創造力所動容。在音樂會正式曲目結束後,指揮家聖·克萊爾再度執棒,與泰國愛樂樂團共同返場演繹了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我的祖國》。這一跨越國界的音樂致敬,為整場音樂會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溫度,為這個絲路之夜畫上了圓滿而動人的句號。

微信图片_2025-10-19_184717_546

      深圳資深樂迷羅女士表示,「這場音樂會讓我重新認識了泰國音樂!《聲之三境:響,回,寂》中傳統樂器與交響樂的融合渾然一體,反而碰撞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火花。」

來自廣州的陳先生則對《鯤鵬萬里》讚不絕口:「李劭晟的作品既有東方意境,又具備國際化的表達,展現了中國青年作曲家的創造力。」

微信图片_2025-10-19_184730_098

      更有觀眾在社交平台上盛讚:「從泰國、中國到俄羅斯,這場音樂會像一場絲路之旅,讓我們感受到文化的包容與共生。」

      演出當晚,深圳音樂廳·金樹大廳也迎來了一場兼具文化溫度與藝術活力的交流活動。泰國駐廣州總領事館代總領事常佩瑤(Porpot Changyawa)一行到訪深圳並進行參觀交流。泰國愛樂樂團演奏家走出演奏廳、走到市民中間,呈現5分鐘定製版中國民歌《茉莉花》快閃表演,世界級水準的演出贏得現場陣陣掌聲,也讓在場來賓對晚上的正式演出更加期待。

      活動現場,主辦方與泰方互贈了具有各自文化特色的禮物。此次活動以藝術為橋,成為中泰友好交流的生動註腳。

      本屆國際音樂季匯聚眾多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頂尖音樂家與藝術團體,在接下來的演出日程中,俄羅斯鋼琴家米哈伊爾·普萊特涅夫與拉赫瑪尼諾夫國際交響樂團、波蘭大提琴家楊·柴亞、烏茲別克斯坦巴克霍爾歌舞團等將接連登場,共同織就一幅絢爛多彩的國際音樂地圖。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



版权所有:英国富中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