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廣東工業大學舉行校園開放日並介紹2023年招生亮點。(盧靜怡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高考結束後,內地各大高校陸續舉行開放日歡迎新生了解校園情況。今日(18日),廣東工業大學舉行校園開放日並介紹了2023年招生亮點。廣東工業大學招生辦主任吳烈堅告訴大公文匯記者,今年廣工計劃招收30名香港文憑試考生,與往年持平,香港考生偏向報讀經管文法等偏文科類專業。值得關注的是,廣東目前正推進「廣東強芯」等工程,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等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發展,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芯片產業鏈發展。廣工的集成電路學院總投資逾4.6億元(人民幣,下同)建設半導體微納加工研發服務平台,將為大灣區芯片企業培育緊缺人才。
廣工鼓勵不同學科的學生進行學科交叉的創新創業研究,圖為創新創業學院。(盧靜怡攝)
廣東工業大學是廣東集成電路人才培養規模最大的重點院校,是廣東芯片人才培養的「大本營」。大灣區芯片產業正蓬勃發展,面臨高端芯片人才緊缺的局面。廣東工業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熊曉明告訴記者,學校與廣東芯片企業合作,針對細分行業領域與企業共同定製核心課程。「我們與有能力的企業共同建設聯合實驗室,實驗室一個在企業,一個在學校,有些課程我們還會請企業的專家前來共同上課。希望做到企業和學校的頂尖人才能夠流通和共享。」
廣工的集成電路學院針對性為大灣區培育輸送「芯片」人才。(盧靜怡攝)
芯片研製涉及到眾多學科領域。熊曉明表示,學院本科目前實施「2+2」「3+1」學制,即學生入學後的前兩年或三年在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學習,在大三或大四參與學院的選拔,集中進行集成電路培養。集成電路專業需要學生掌握物理學、材料學、計算機學等相關知識。「這種跨學院、多專業的橫向交叉融合培養模式,大大提升了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效率。」他介紹,學校正在建設1200平方米的半導體微納加工研發服務平台,其中單單是儀器設備費用就達到2.9億元。「未來這個實驗平台不僅可以為廣東芯片企業培養專業人才,還可以合作進行材料、工藝預研製及國產設備驗證。 」
「生源的90%來自大灣區,畢業生90%的就業去向也是大灣區。學生畢業流向主要在深圳、廣州、東莞、珠海等芯片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區。」熊曉明介紹,目前學院教師團隊有超過60人,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1400多人。記者了解到,大灣區芯片產業火熱,集成電路研究生的起薪超過2.5萬元。他還期望以後可以拓展到其他地區招生,增強廣東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影響力。
在廣東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內,機械人研發團隊學生正在研發一台兩棲無人艇。(盧靜怡攝)
廣工鼓勵不同學科的學生進行學科交叉的創新創業研究。學校還建設了首個粵港大學生創新創業融合服務中心。記者走訪看到,在廣東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內,機械人研發團隊學生正在研發一台兩棲無人艇,該項目已經有成品。學校自動化專業研究生鄭同學告訴記者,「我們團隊來自不同專業,包括機電、計算機、電信學院,主要是自動化為多。因為一個項目包括機械,硬件,電路設計,需要有不同知識背景的同學一起合作。」
廣工其中一個創新創業空間,放滿了正在研發的模型。(盧靜怡攝)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