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本场发布会是“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九场,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邓鸿介绍,国务院于2022年6月正式印发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2025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收官之年。三年来,南沙开发开放呈现蓬勃生机,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7.8%和75.9%,与港澳合作更加紧密,服务双循环作用显著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彰显。
《南沙方案》推动南沙建设
取得阶段性成效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省南沙工委副主任孙志洋介绍,广州将《南沙方案》细化为12项重大政策、252项重大事项、60项重大项目,推动南沙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方面,落地多个创新中心,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00家、年均增长21.5%,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提升,高端人才加快集聚。
在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方面,优化青年创业生态,目前建成港澳青创基地15个,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在孵团队数量年均增长超过40%;推出“港澳青创新10条”政策,奖补金额超过3200万元,惠及港澳青年1170人次。
在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方面,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设立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建设合作平台,举办重要活动,推动企业“走出去”,跨境贸易投资成效显著。
在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方面,累计181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的推广,在全国率先探索市场准入制改革,市场准入审批时限压缩93.6%,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连续两年居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位。广州数据交易所交易额超过75亿元,设立广州市首只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1.1万个。
在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方面,推动重点片区成片连片开发,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三大先行启动区去年新增注册企业数增长89%,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建设全国首个“未来电网企业”改革样板,开通全国首条L4级无人驾驶公交环线、无人驾驶道路里程突破990公里,实现全域5G网络覆盖。
推动南沙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广东省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祝永辉表示,广东省强化工作统筹部署,建立省南沙领导小组、省南沙工委、省南沙办三级工作指挥体系,形成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制定省层面支持措施,推进省南沙条例出台,争取国家三部委出台相关改革意见;加大资源保障力度,推动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推进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等平台载体建设,推动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建成通车,将南沙100个重大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支持南沙32个重大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接下来将继续充分发挥南沙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全力支持南沙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联动港澳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着力打造“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
推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王功慧表示,《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明确支持南沙多个重大项目建设,指导其划设14.7万亩工业产业区块线,优化整合现有产业平台,构建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用地计划指标上,对南沙重大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由省统筹保障,不足部分由自然资源部解决,近三年已支持近1.4万亩指标,有效保障了各类项目用地需求。
同时,强化用地用海要素保障,高效推进重大项目报批,赋予南沙多项省级行政审批职权,缩短审批周期。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通过优化城镇开发边界、简化规划调整程序等政策,降低工业用地盘活成本。优化产业项目规划审批流程,推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压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时限至1个工作日,实现土地交付当天即可申请不动产登记,符合条件的1小时内完成确权,促进项目早落地见效。
南沙港区去年集装箱吞吐量
占广州港全港77.5%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级干部田碧峰表示,深中通道、南中高速等项目已建成通车,狮子洋通道等加快建设,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强化了与珠江东岸的联动;深江铁路、南珠(中)城际铁路等稳步推进,广珠(澳)高铁正开展前期工作,助力构建“半小时大湾区交通圈”;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码头等深水泊位投产,国际通用码头等加快建设,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049万标箱,占广州港全港的77.5%,助力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位居全球第六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全球第十三,且开通170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成为双循环重要节点。
接下来,省交通运输厅将从枢纽、通道、网络三方面支持南沙发展。聚焦战略机遇,提升南沙港区综合服务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大湾区东西两岸交通一体化,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放大南沙区位优势;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承载能力,优化对外高快速路体系,提升通行效率,更好服务大湾区互联互通与联通世界。
推行市场准入“极简审批”等模式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双德会表示,省商务厅支持南沙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等改革,“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新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33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措施全部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开展首单高低硫保税燃料油混兑业务。以营商环境为支撑构建一流发展生态,推动南沙建成全国首个“无证明自贸区”,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实施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行市场准入“极简审批”等模式,南沙综保区连续三年获评A类。推进建筑、法律等领域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已办理执业备案244名、获评内地职称27名,打造15个港澳青创基地,吸引超1100个港澳青创团队入驻。
省商务厅将支持南沙全面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复制推广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措施,结合特色产业加大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以争取更多改革创新赋权,持续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全力推动南沙打造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能力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年轻的城
服务年轻的人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省南沙工委副主任、省南沙办主任刘炜表示,南沙围绕“年轻的城,服务年轻的人”目标,实施“青出于南”计划,青年集聚态势凸显,户籍人口中18至45岁青年占比超四成,过去一年新增实有人口中青年人才超7万。未来将提供优质就业支持,推行政策免申即享,实施全球青年实习计划,为求职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对新引进人才发放连续30个月的生活补贴,同时补贴招引应届生的企业,全年将开展超60场招聘,2万个工作岗位虚位以待,力争3年引进5万名大学生。
同时,打造前沿创新创业平台,在深海空天领域布局一批“国之重器”,扶持人工智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创新平台和载体,统筹各类基金支撑创业;构建港澳青年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国际创新创业社区,认可146项境外职业资格;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联合港澳机构引才,实施便利政策,对高层次人才最高奖励300万元,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建设宜居宜业活力之城,集中力量建设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和20公里美丽海岸线,举办各类文体活动,8月大湾区文体中心将迎来首秀,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各类青年人才在南沙没有后顾之忧,放心地创新创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英国富中传媒”,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619378122@qq.com。